
成為收養後家庭支持服務組社工之後,我深刻感受到收出養裁定的完成並不是句點,而是漫長生命故事中的一個逗號,對大人來說是如此,對被收養的孩子來說,更是一輩子的課題。
與當年我所服務的孩子重逢,他已是忙碌於大考的學子,在養爸媽的關愛下成為一個熱情、努力的少年,然而看似陽光開朗的他,其實對於「被出養」有許多感受和疑問,每當大人稱讚他的優秀時,內心總會浮現「如果我真的這麼優秀,親生媽媽為什麼還是要出養我?」這些潛藏在內心的糾結,對少年有著深遠的影響,甚至不自覺地擔心會不會再度與養爸媽分離。
其實當年那位與懷中孩子道別時淚眼婆娑的生母,困在深深的愧疚感與自責之間反覆煎熬,不敢再看見孩子的照片,只能自己默默消化這股綿長深遠的悲傷與內疚......
我不知道需要多久,少年才能由衷相信自己是一個值得被愛的孩子,看見自己的價值;我不知道需要多久,生母才能與自己和解,重新看見自己是一個用「割捨」的方式付出母愛的媽媽,但希望透過收養後的服務,能陪伴少年與生母漸漸理解,表達愛的形式是很多元的,即使方式不同,割捨也是一種對孩子的愛,期待在收養後服務社工的耕耘下,能讓這場愛的接力賽,每一步都走得更加踏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