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見收養爸爸,有點嚴肅、不苟言笑又帶著一點威嚴,為了讓孩子加入新家庭的適應更順利些,我們安排了兩次收養爸媽與孩子的漸進式互動。在第一次互動即將結束時,4歲小恩不發一語、直挺挺站著、拒絕讓大人牽手或靠近,收養爸爸見狀以堅定又溫和的態度告訴小恩:「妳今天先回寄養阿姨家,下一次見面,我們再也不用分開。」
小恩經歷過兩個寄養家庭的轉換,面對每一次分離都是無法言喻的傷口,或許小小年紀的她無法理解永遠是什麼,但是聽見收養爸爸這麼說之後,小恩輕輕依靠在收養爸爸肩膀上。我想,她或多或少理解了一些了......
小恩與收養爸媽同住後,初期仍然有一些適應狀況,但是收養爸媽都能夠理解小恩是因安全感不足衍生的測試行為,而給予更多愛的保證和肢體安撫。曾有一次,因小恩遲遲不入睡、反覆起身,收養爸爸難以克制內心怒氣而對其大吼,那天晚上收養爸爸感到相當自責,他對小恩說:「爸爸要為對你生氣道歉,妳要記得,任何人都不能兇妳,包含爸爸媽媽也是。」小恩聽完後似懂非懂點點頭,收養爸爸分享:「我不希望我的女兒未來因為別人斥責或吼罵而退縮,如果有一天她受委屈了,我希望她會記得回來跟爸爸說。」
每每聽見收養爸媽對孩子的包容與理解,都是社工從事收養工作最大的安慰與感動,也想對小恩說:「社工阿姨終於幫你找到一個可以永遠為你遮風避雨的家,還有無條件包容愛護你的爸爸媽媽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