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hat is New

最新消息

2023-09-29

收出養社工日常—將愛從名詞轉為動詞的旅程

「月圓人團圓」在家家戶戶充滿談笑聲、烤肉香的中秋夜,養父母與家人終於能將孩子擁入懷、享受天倫之樂。

就如季節轉換一般,生命中的所有事物都需要學習和調適,也正因為這些過程與經歷,旅程才被賦予了美好的意義。在這個象徵「團圓」的中秋,想跟大家分享這對養父母如何在社工協助下,與孩子相遇、並學習將愛變成動詞的溫馨小故事:

我們做收出養服務的這一行裡,有句話是這麼說的,「血緣不是親情的唯一依據」,那什麼才是成為一家人的要素呢?看著收養父母願意為沒有任何關係的孩子付出愛和珍惜,就算這是老掉牙的答案,我也想不出更貼切的說法了。只是從零開始的愛,真的比你我想得更加困難。

這對收養夫妻在接受審查評估時,真誠且滿懷期待的想為孩子打造「受挫時父母永遠都在家裡等她的避風港」,但就像是愛情終究得面臨柴米油鹽的現實生活一樣,收養父母也得碰到孩子加入家中時的各種教養挑戰與衝突,尤其他們迎接的是三歲半女孩。

養爸特別調整工作安排、花很多時間心力照顧陪伴女兒,父女倆好的時候很好,但孩子不如預期時養爸情緒就上來了,這讓他與孩子的互動狀況起起伏伏,我除了陪著收養父母聊聊、給些教養建議與安排親職課程之外,有時就只能在旁等著收養爸媽自我調適。有次家訪我忍不住問了養爸,他坦言剛開始照顧的前兩個月確實曾想過要繼續或放棄,因為從沒想過原來三歲小孩會吃飯吃一個小時、外出時隨意趴在店家桌椅上…等,但理性層面都知道這並不是孩子的問題,是自己成為一個父親的糾結,而現在辛苦磨合的時期已然過去,已經無法想像沒有孩子的生活。

養媽則提到我之前分享給她的其他收養家庭「我發現我沒有自己想像中的愛我的孩子,這讓我很挫折與失望」的心情,這讓她有些安慰,因為不是只有他們家會需要經歷這樣的過程,就算迎接孩子回家前做了很多準備,但那些都像是個「名詞」,直到孩子真的加入後,她才明白那些「名詞」代表什麼意思。想要給女兒一個避風港,是意味著需要付出自己,因為當女兒來到家中的那一天,她就感覺到女兒已經先全心全意的把自己交給新的爸爸媽媽了。

在陪伴收養父母的這幾年中,我看見了各式各樣的家庭,孩子其實沒有要一個能力很好的父母,而是願意給她愛的父母,孩子會需要時間理解和驗證,在這過程中父母可能會受傷或對自己的能力產生疑惑,我會告訴他們「你不是一個人」,收養之路並非舉步維艱,而是我們並肩同行!

※兒福聯盟每月平均安置、照顧 23 位出養孩童,孩子平均需等待 394 天,才找到永遠的家。寶寶在等到永遠的家之前,兒福聯盟提供 24 小時保母家庭式照顧,讓寶寶能安穩的成長。一起來關心等家寶寶吧:https://baby.children.org.tw/babybook